《浙江日报》整版刊发
1月26日,《浙江日报》整版刊发《莲都奋力推进:城市共建、经济共融、福祉共享》一文,原文如下:
1月28日,丽水万洋低碳智造小镇项目即将举行开工仪式,这个坐落在莲都区碧湖镇高溪低丘缓坡区块的项目,打开了莲都生态工业的突破口,有望成为丽水市区经济腾飞的重要增长极。
莲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正逐步铺展开来。
这座迅速崛起的绿色之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斐然,绿色产业发展亮点纷呈。以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绿色产业发展势如破竹,为莲都经济不断注入新动能。
这座创新奋进的魅力花园,以项目注入活力,以建设壮大发展,力推招商引资,厚植生态优势,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引来无数英才,创新创业正当其时,追梦圆梦恰逢其势。
迈进新时代,莲都区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找准历史方位,校准发展坐标,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始终遵循“尤为如此”重要嘱托,奋力推进“城市共建、经济共融、福祉共享”,凝心聚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一市一区”的体制,全省唯一、全国不多。城市共建是莲都工作最鲜明的特色。主动服从服务于全市大局,是莲都必须有的定位和姿态。
惟其特殊,才更显勇毅;惟其坚定,才一往无前。一场场重点项目政策处理的攻坚战,像是一颗颗种子植进发展的沃土,全区城市共建工作之势锐不可当。
2017年5月开始,莲都积极统筹市区与区内、突击与常态、点状与块状等关系,一场为期100天的政策处理攻坚战共销号项目68个,促成了金丽温丽水北互通、桐岭路、市图书馆新馆、丽阳溪综合整治工程、华东药用植物园、东港小学等6个重点项目及时开工,保障了37个民生项目无障碍施工,兑现了向丽水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完成攻坚项目90%”的承诺。
去年10月,持续攻坚行动再度启动,目前,已经完成持续攻坚项目14个,拆除房屋1万余平方米,清场交地140余亩,达成全年任务95%以上的目标。
于城市共建而言,百姓的举动就是一面镜子。
寒冬时节,丽水处处可见的文明新风让这座城市愈显温暖。1月24日,正值腊八节,在丽阳门广场上,各爱心单位为市民们准备着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一扫冬日的寒冷;走在莲都的大街上,机动车主动礼让行人蔚然成风;夜幕降临后,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做起了城市的“清道夫”……
民心所向,全区上下愈加信心百倍,将城市共建进行到底,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和平安夺金鼎工作中,莲都始终立足于“市区一家”意识,首战当决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抓创建。全区打造了“300条美丽楼道、14条文明小巷、十大类示范社区”特色品牌。6次“我为丽水”万人系列活动,劲吹文明之风。122支分队15000多人的“小荷”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深入开展信访积案“歼灭战”,牢守“四个不发生”底线,努力推动社会治理由“平安”迈向“长安”。
经过市、区共同奋斗,丽水以全国第四、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夺得城市综合评比最高荣誉的全国文明城市奖牌,助力丽水获评“全国综治优秀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变成可知可感的生动现实。
这一年,莲都人民感受最深的,就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巨变,百姓住得更安全、更放心了。
山水有灵动,居者有其屋。围绕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莲都不断加大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力度,完成投资2.14亿元,完成“两改”面积295.49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254.7%。
一年来,全区累计搬迁962户1882人,提前完成三年搬迁任务;工程治理项目完工12个,完成三年任务的75%;启动安置小区建设2处,已安置119户278人;城乡危房已全部完成腾空,农村危房拆除修缮率达59.7%。
2个村创建成省AAA级景区村,7个村被列入首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实施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试点村27个、垃圾分类村64个,建制村客运“村村通”……绿意满目、碧波清流、脱胎换骨的乡村已经成为莲都的亮丽风景。
古堰画乡
聚焦实体经济,
开启经济共融新征程
莲都尚属经济后发地区,聚焦实体经济,借力市区资源,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莲都牢牢抓住项目投资“牛鼻子”,以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达产”为落脚点,全力做好集中签约项目和已签约项目的落地工作,全区上下形成“项目为王、项目制胜”的鲜明导向。
在2017年年初干部大会上,38个重大项目由包括区委书记、区长在内的38位副处级以上区领导逐一领办,仅半个月后,莲都区举行项目集中开复工仪式,涉及项目104个,总投资82.2亿元。在首届世界丽水人大会莲都分会场上,莲都共签约了丽水万洋低碳智造小镇、新能源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建设项目等10个项目,总投资259亿元。
在2017年的最后一天,丽水万顺印刷厂闲置厂房通过司法拍卖方式被处置,至此丽水工业园区2017年闲置土地厂房处置工作完美收官,创下园区史上“处置最难、腾笼最快、换鸟最优、服务最好”的处置新高度。2018年上班第二天,莲都区委主要负责人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园区,实地查看腾笼换鸟后新入驻的企业厂房改建情况,详细询问企业生产规模、预计产值以及目前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没有实体经济根基就没有莲都的未来。”莲都区委主要负责人指出,要持续做好“服务企业、理顺体制、创新机制”的文章,既要做大总量,又要提升质量和效益。新的一年,莲都要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红利释放、改革创新等四个方面踏上新的台阶。
走进莲都区碧湖镇丽水伊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果园,放眼望去,刚播种的柑橘树幼苗傲立风中,一条长760多米的文化、科普长廊正在建设中。
果园负责人周安宁告诉笔者,2018年,还将投产近300亩的“春香”柑橘树和“红美人”柑橘树,通过观光、采摘等方式吸引游客,带动缸窑村、黄塘村、高溪村等附近乡村的民宿、餐饮业发展。
这只是莲都打造“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产业互动、优势互补”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的一个缩影。在莲都大地,农家乐民宿健康发展,生态旅游第一战略支柱产业正加快形成。
在莲都农旅融合的版图中,农村金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前,莲都区出台《莲都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化项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持股指导意见》,将原来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部分财政补助资金,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持股的方式投入到企业的产业化项目中,龙头企业每年向持股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固定分红,分红收益可以用于村集体的各类公益项目。
“我们正愁资金缺口呢,现在有了企业的固定分红,村内的水泥路硬化,道路绿化等工程推进得就更快了。下半年,我们还要加快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提升工程,让分红为村子的各项事业添砖加瓦。”作为23个持股行政村之一,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上阁村村支部书记管云龙高兴地说。
皇菊盛开的季节 王徐光 摄
聚焦全面小康,
谱写福祉共享新篇章
全面小康,全民共享。在人民至上、共建共享价值取向的引领下,莲都正变成一座大美之城、幸福之城。
去年以来,莲都全力支持配合中央、省督察组开展环保督察工作,把“立督立改、举一反三、群众满意”贯穿始终,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以此为推动,莲都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占比面积由11.4%上调为20.3%。
曾经,畜禽养殖和排泄物污染是莲都百姓的“头痛事”,如何让百姓能够发家致富,又不造成环境污染?“养猪上楼”成为莲都坚持共享发展的解决方案。
将传统“吃、住、排”一体的单层猪舍改为生活、排放分离的双层猪舍,一层将酵素与木糠、谷糠等按照比例建成发酵床,二层为猪生活区,根据生猪大小划定不同的生猪活动区域。猪被养殖在干爽又环保的阁楼上,排泄物通过猪圈地面的空洞落于发酵床上,从而实现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的“三无”生态养殖。目前,莲都区规模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该模式已全覆盖。“养猪上楼”还被农业部列为“五大治污模式”之一,并已申请国家专利。
给莲都人民带来福祉的,不仅是良好的生态,更有腰包鼓起来的获得感。
大美莲都
在莲都区太平乡长濑村,大片高产稻田“横空出世”,这归功于太平乡扎实推进“双增”工作。2017年,太平乡规划实施垦造耕地项目9个,开发总面积1635亩。同时,积极引进相关农业种植技术,利用已完成的垦造耕地,引导农民种植经济效益好、绿色无公害的富硒水稻、高山蔬菜等,不断完善产业要素,促进农民稳步增收。经改造,原先荒废的150多亩果园变成了田地,种植一年两熟的富硒大米,亩产高达1000多斤。
莲都区找准消除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路子,对土地征收、土地整治后返还村集体的留用地和多余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整合现有涉农项目资金,大幅度提高专项资金比例,并从2017年起连续两年,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消除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资金;对于村集体投资兴建的物业项目,在政策许可范围内给予规费优惠减免……一村一策、多村联建、区级统筹,村富与民富互促互进、相得益彰。
“双增”工作成为莲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过去一年,莲都区共消除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101个,完成率达85.5%,为2018年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在发展中办好民生实事,也已成为莲都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取向。
3个老小区、2个城中村完成改造;所有乡镇开通城乡公交,建制村客运班车全覆盖;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成;新增9个农村文化礼堂;扩建梅山中学、碧湖中学,新建城西小学;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完成白云街道、岩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项目……民生优化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更让莲都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稳。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谱写出“首善担当创一流”新篇章的莲都,始终遵循“尤为如此”重要嘱托,牢记时代使命,扛起历史责任,奋力推进“城市共建、经济共融、福祉共享”,把莲都实践推向前进!